郑州市乐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欢迎您!
郑州市乐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1-56588119
行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批发行业:未来之路

作者:郑州乐康 日期:2019-11-07 人气:1719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动,医疗器械的发展已经很好,对于医疗器械的未来之路,发展方向,已经向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方向进展,中国医疗器械批发行业:未来之路。

中国医疗器械批发行业:未来之路,中低端器械布局集中,行业集中度低,并购整合是行业趋势。由于技术水平所限,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血拼”,本就不高的产品利润率被进一步压缩。据统计,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以内的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年收入过亿的仅有几十家。相比药品市场平均2.05亿的企业市场规模来看,器械公司1800万的平均市场规模过于分散(器械的未登记个体经营者数量也远多于药品)。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并购将成为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必然趋势,重磅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细分市场空间有限,平台化发展将是主流。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众多,产品种类众多。导致尽管市场整体空间巨大,但细分市场极易触碰天花板,多数细分市场规模在几十亿左右。虽然不少细分领域出现了如鱼跃医疗、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但在细分领域中的发展受到行业规模的限制。医疗器械向高端器械和相关品类发展。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是跨域医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对研发人才队伍要求极高,中低端产品的研发周期在2-5年,而高端产品的研发周期则有5-7年。

丰富产品线:未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极大。除了价格优势外,能够为新建医院提供包括方案设计、采购、物流、维修等服务在内的一体化医疗器械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会占有巨大优势。而能否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首先要看企业自身产品的丰富程度,医疗器械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平台化并购则是企业快速做大、丰富自身产品线的捷径。

渠道扁平化:过去我国医药生物流通领域主要依靠各级代理商,环节过多造成效率低下、销售费用过高,极大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隔着代理商势必难以与覆盖医院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对打造强大品牌和平台形成阻碍。如果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能够有效整合销售渠道,将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率,获得更多利润,深度覆盖医院、患者,形成强大生态系统。

依托设备提供服务: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过去依靠生产销售医疗器械,业务单一,附加值有限。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政策对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种种不合理限制逐步取消。制造企业依托自己生产的医疗器械提供服务成为可能,将会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附加值,多元化发展业务条线。如依托血糖仪构建慢病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长期服务;依托诊断设备建立独立诊断中心、体检中心,缓解医院压力、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等。

互联网医疗+智能设备: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设备将会是未来医疗器械服务发展的最大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拓展医疗信息化、健康大数据、慢病管理平台将是未来大趋势。医疗器械作为采集患者健康数据的第一入口,战略地位显要,能够首先做到入口卡位的企业必将获得先发优势,率先建立服务平台。深度挖掘健康大数据除了能够为“服务”提供支持外,还能引领企业战略布局、指导未来研发方向。而智能装备目前看来能够分为两条主线: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机器人。我们预测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成为医疗领域的智能手机,直接将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与患者对接,形成强大用户粘性,打造医疗生态系统入口。而医疗机器人则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手术还是康复治疗,医疗机器人都已经展现出了其强大性能远超人工。

未来之星:重点关注IVD、高值耗材、独立影像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医疗机器人、家用医疗器械等领域潜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技术逐渐步入成熟期。我们参考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历程,从市场规模、行业增速、利润水平、进口替代能力等维度精选6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热点板块进行重点介绍。

全球大型医疗器械公司近年持续兼并收购,平台纷纷整合。无论是美敦力、强生等国际巨头,还是乐普、鱼跃等国内上市龙头,多品类平台化布局已经成为趋势。平台有利于巨头行业话语权的提升和定价能力的提高,同时收购的不同标的的销售覆盖区域可以有充分的协同,实现1+1>2的渠道协同效应,通过多品类共享终端覆盖,不仅可以提升自己产品线的全面性,还通过规模供应产生了更大的终端议价能力。预计未来平台化公司将继续强者恒强的格局。

聚焦心血管领域,实现全国网络布局。以心血管分子诊断试剂盒心血管高通量测序为核心,多元化发展,心血管、妇幼、肿瘤等流域相互协同,内生+外延高速发展。以医院共建、经销商共建心脑血管网络医院、以及精准医疗服务等模式快速扩展业务,公司已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和陕西等100多家基层医院组建了多个介入医疗中心,规划未来三年内增加300家县医院科室共建。

市场大、增速快、创新热点频出。IVD具备长期潜力,癌症检测市场巨大。体外诊断(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物、质控物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我国IVD市场维持高增速。作为目前医疗生物领域炙手可热的领域,全球IVD市场规模在2011达到403亿美元,据EvaluateMedTech预测,IVD市场规模将会在2018年达到5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2013年IVD市场规模达到261亿元,2018年将会到达608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19%,远高于全球增速。

我国IVD集中度较高,POCT刚起步。相比国际各类检测市场份额相互接近的状况,我国IVD主要集中于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和血液诊断。国内POCT刚刚起步,11%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29%全球水平。

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POCT将是未来发展重点领域。目前我国生化诊断已经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而免疫诊断中的新领域--化学发光,具有灵敏度高、精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更方面快捷、线性范围广、安全性高的巨大优势,将会替代酶联免疫成为免疫诊断的新主流。2010-2015年化学发光年复合增速高达28%,同时,我们预计化学发光市场将会在未来保持2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作为未来免疫诊断的新主流,国产化学发光仪器及试剂对比进口产品具有巨大成本优势,将是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医疗改革基层深化浪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渠道整合成为行业趋势,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升。短期来看,国内企业整体还处于在相对传统的生化、免疫和壁垒不高的分子诊断领域竞争,诸侯割据的地域特点明显。随着国内主流体外诊断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渠道整合,实现跨区域扩张成为必然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西南市场的基础上,设立了湖北迈克和吉林迈克,完成了华中市场和东北市场的初步布局,预计公司在渠道整合领域的动作有望持续,未来走出西南、布局全国,同时实现出口突破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高值耗材盈利能力出众。心脏、骨科是高值耗材的核心利润来源。

高值耗材在医疗领域并不被单独看做一个子行业,而是由骨科、心血管等各科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的消耗材料组成。过去我国高值耗材市场除了支架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外,大都被进口产品垄断,导致高值耗材市场整体价格虚高。据消息,我国将启动高值耗材分类、编码与数据库建设工作。药政司药品供应管理处表示,今年将重点监督各省高值耗材采购,要求各省记录管理省一级高值耗材的招标采购数据,及时上报国家药管平台。这一举措将会打压虚高的高值耗材价格。再加上如今我国推进医疗改革,加速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势必为我国国产耗材打开一个市场缺口。

伴随医改带来了心血管支架产品的新增量市场,即村、镇、县、地市为中心的基层医疗市场。随着新农合的实际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在我国“大病不出县”的原则指导下,基层PCI手术的需求将得到释放。而国产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55-65%左右,大概率继续维持国产主导的市场情况。过去我国支架市场规模增速在20%左右,我们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5%以上。

骨科植入产品是国产新蓝海。骨科植入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创伤、关节、脊柱。目国产创伤类产品已经获得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但关节和脊柱产品仅占30%左右。目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预计将会有2.45亿60岁以上人口,而且,据调查50岁以上人口平均骨质疏松发病率更是高达60%,伴随骨质疏松而来的是骨折、骨坏死、残疾等病症,对骨科植入耗材将会产生巨大需求。

国内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超139亿,创伤类国产替代率高。2010-2014年,国内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扩大,销售收入由72亿元增长至13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7.87%,预计至2019 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11亿元。威高骨科核心业务包括脊柱类、创伤类和关节类骨科植入物和工具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市场份额在国内品牌中位居第一。

骨科器械龙头企业,拉开骨科行业整合序幕。截至2014年末,强生、美敦力、史塞克、捷迈邦美四家外国厂商合计占据我国骨科植入物市场约39.69%的市场份额。威高骨科占据约4.25%的市场份额,此次回归给出比较高的业绩承诺,可见威高对骨科业务的发展决心,预计上市后会助推新一轮的行业并购潮。

医学影像通过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进行诊断。它由两部分组成: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前者是指图像行成的过程,后者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目前主流医学影像设备有CR、DR、MRI、X光机、超声成像仪、热成像仪等。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诊断70%依赖影像诊断,据EvaluateMedTech测算,2011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超过358亿美元,到2018年将会超过4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而我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医学影像市场,占全球份额的12%,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5亿美元。

进口设备高度垄断。影像诊断设备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属于典型的“高富帅”,过去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基本被GPS三巨头垄断,进口垄断设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成本让中低级医疗机构不堪重负,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北上广深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设备富余;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不具备配置影像诊断设备的条件,全国7100家左右的县级医院中仅800家配备MRI。要做影像诊断必须将病人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造成效率低下、加大社会医疗成本。

基层医疗国产化进程加快。2015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级医疗,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设立第三方独立的检验实验室、医学影像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机构,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稀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化进程,鼓励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发展互联网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

独立影像中心+云平台弯道超车。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独立影像中心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也可以给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多商业机会。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可以通过采购国产产品解决设备问题,但医学影像人才却需要另辟蹊径。因此以“影像中心+云平台”的模式建立远程诊疗,人才、资源区域共享的的互联网+医疗可以助力我国影像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国内放疗市场正在逐步成熟,目前,随着我国“粗犷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逐渐暴露,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在我国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死因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罹患恶性肿瘤的病人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根据IARC的预测,我国未来恶性肿瘤死亡率将会平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左右,肿瘤治疗的优秀方法的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放疗应用范围广。放射疗法以其优秀的疗效成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超过70%的肿瘤患者都需要进行放疗,即大部分接受手术和化疗的患者同样需要采取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国内伽马刀装机量不足。目前我国放疗市场中,直线加速器是绝对主流,主要生产商是外资医科达和瓦里安,价格昂贵,且有一定副作用,目前全国共有3000台以上直线加速器。而不同于直线加速器的是,伽马刀以国产品牌为主,进口设备不到10%,国内品牌奥沃独创体部伽玛刀,成为一大特色。但是由于伽马刀价格比直线加速器昂贵,且以钴-60作为放射源,受到政府配置证严格管控,故而装机量一直不高。直线加速器与伽马刀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互补性较强。但两者相距甚远的装机量说明伽马刀潜在市场巨大。

肿瘤治疗中心是长期趋势。2015年国家卫计委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征求放开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问题的意见,配置许可证制度有望解除,伽马刀有望实现高增长。然而即使装机量更高的直线加速器依然属于昂贵设备,无法做到有效配置。因此集中建立区域中心式的肿瘤治疗中心是短期内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的方案。进口、国产设备10倍的价格差距为国产设备带来强大价格竞争力。

医疗机器人形成新的替代空间

医用机器人是集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材料学等多领域科技为一体的新兴领域。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是仅次于国防、农业、物流的第四大机器人分支,占市场份额6%,然而从科技含量和利润空间来说,医学机器人的发展前景相对更高,预计市场空间将达千亿人民币以上。

医用机器人按用途可以分为转移机器人、临床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教学机器人五大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全球手术机器人将会在2021年达到200亿美元规模,而康复机器人则将会达到32亿美元规模,相比2014年32亿、2.2亿的规模,7年涨幅在10倍左右。

配置机器人符合经济规律。表面上看起来医疗机器人属于高端产品,势必使得我国医保基金承压。但是我国正处于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阶段,再加上全球投资热潮、医疗机器人产业有望以超摩尔定律速度发展,迅速降低成本。医用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1
0